Z同学照片

Z同学

"用艺术发声:一个细腻女孩的自我觉醒"

高中院校: 私立高中
在校均分: 3.8+
多邻国成绩: 130
标准化成绩:
签约时间: 10年级
规划老师: JK老师
作品集老师: H老师
申请方向: 纯艺术 / 视觉艺术 / 跨学科艺术
录取院校: 罗德岛设计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帕森斯设计学院

软性背景亮点

  • 不属于传统美术训练背景,因此有着独立的创作风格和审美,风格细腻且具情绪张力,擅长用视觉语言表达观察与思考
  • 长期坚持速写与主题创作,作品内容涵盖童年记忆、社会观察、媒介批判等深刻的话题,能够自发的完成从兴趣表达到艺术行动的转变
  • 学习创作效率高,能多线程高效做事和快速进入状态,非常擅长自主学习
  • 参与线上疫情壁画展览,贡献3幅作品,获得数十万人浏览与留言反馈
  • 参与乡村文化与艺术传播项目,将艺术创作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规划老师JK老师评价

Z同学是我们非常早就签约的学生,这么多年看着她从安静、细腻、喜欢画画的小女孩一步一步成为有想要表达的艺术家,感触非常深。

虽然她父母早就为她定下了申请艺术类大学的目标,但是当时的Z同学其实非常的犹豫迷茫,不知道能不能、该不该把爱好变成职业。虽然热爱艺术,但她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术训练,也缺少作品的积累和对应的背景,她当时是很不自信的。

但是其实我和作品集老师一直没有担心过这个问题。负责辅导作品集准备的H老师评价Z同学的作品"造型能力优良,完全不比艺考学生差",更可贵的是她的灵气没有像艺考学生那样被专业培训消磨,始终有着外行人都能看出来的生活意趣和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她的美术风格就像她本人一样,细腻但不柔弱,大胆但不张扬。她是那种你越了解越觉得惊艳的学生,看似普通平常,其实心中有着万里锦绣。

因此我们最先要做的是帮助她树立信心,找到合适的背景提升项目丰富她的简历。当时正值疫情期间,我们帮她联系了一个正在筹备的线上疫情壁画展览,她以志愿者身份加入团队并贡献了3幅作品,展览期间得到了数十万人的浏览与留言反馈。她跟我说:"我没想到我的作品居然可以给别人力量。"之后一年我们又推荐她前往广东参与一个关于乡村文化与艺术传播的项目。她踏出路熟悉的大城市,进入陌生的村落,再回来已经不是那个怀疑自己的小女孩了。这两个背景提升项目是她整个申请的转折点,为申请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也在同步为她搭建申请体系,包括时间节奏安排、专业方向确认、项目经验提炼与课程支持。为了弥补她起步较晚的劣势,我们在她11年级暑假开始每周固定安排作品集指导课程,从绘画技法、材料探索、叙事构图到项目打包与展示方式,逐步引导她建立起自己的视觉语言体系。她的画越做越成熟,不再局限于美观,而是开始讲述故事、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她从"做作品"转向"做项目",最终形成了一套由社会观察、视觉创作和艺术行动组成的完整表达系统。

我特别记得文书准备时期的一次对话。那时她边改作品边跟我说:"我其实从小就在我爸爸的废图纸上涂涂画画,这是我认识世界的方式,没想到,我后来居然走了这么远。"我当时就觉得非常感动,于是就以这句话为起点,把她的童年记忆、情感经验和职业志向串联了起来——这个片段后来成了她文书的第一段,也成为了打动评审老师的一笔。

Z同学的例子其实很有启发性,她不是一夜之间开窍的神童,也没有一路横扫各种竞赛的光辉背景,她有的只是真诚的热爱和不断的努力,这样的孩子也能够敲响名校的大门。我很荣幸能见证她的成功。

学生说 - Z同学

Q: 在准备作品集时遇到过哪些困难?
A: 最开始是"我没有什么作品可以交出来"的那种空白焦虑。我画画一直是靠兴趣,从没有受过系统训练,也不知道作品集到底要做成什么样。老师一开始跟我讲结构、主题、材料探索的时候,我甚至觉得"是不是晚了,还有一年不到就要交作品了"。尤其是在网上看到那么多艺术生的优秀作品集,他们大部分都有很多参赛经历,我就更不安了。
后来慢慢进入状态之后,我觉得最难的其实是怎么表达我自己。我习惯画我感兴趣的东西、观察到的情绪,但如果把它放进一个项目里,我就会开始想很多,担心别人看不懂、觉得我表达不清。还好老师一直很鼓励我:我们不是做"好看的画",而是把"你是谁"说清楚。这个过程让我慢慢建立起了自己的表达方式,也让我从"做几张画"走向"完成一个主题表达"。
Q: 和藤睿合作这么多年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A: 最大的感受是安心。我从10年级就开始和藤睿合作,老师们一直都很理解我,一直陪着我,等我慢慢找到方向。我其实是个很慢热的人,前两年也经常对自己的选择不确定,但老师没有催促我快点决定,而是一步步引导我:我们可以先试试这个,我们可以再试试那个。这些"可以"让我觉得自己有了很多可能,也让我越来越相信,就算不是最有天赋的那个,我也可以有属于我的作品和表达。
Q: 在申请过程中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 我觉得最大收获是我真的学会了怎么去"讲自己的故事"。
之前我画画是发泄,是安慰自己的方式,但申请过程中我才第一次真正回头看:原来这些画,其实一直在替我说话。申请的时候虽然很忙碌,还要不断的"被学校审视",但是一点点把自己的人生故事串在一起,整理出一条我的成长线索,这个过程我觉得特别有价值也很真实。
而且我其实从来没有这么密集的被夸奖过哈哈,JK老师真的特别会夸人,夸完之后还会启发我继续思考继续努力。最后被offer的时候,我其实已经对结果没那么在意了,更开心的是我终于有能力把自己表达出来了。我希望我能继续画出让我自己有感受,也能让别人停下来想一想的作品!